位于上海市松江区滨湖路36号的“泰兴白果”专卖店前不久开张,300多公斤“泰兴白果”被市民抢购一空。这是泰兴天恒经贸公司今年在国内开设的第4家“泰兴白果”专卖店。公司负责人郭红霞说,为进一步开拓“泰兴白果”的国内市场,公司计划今明两年在国内开展“百城百店”活动,新增白果销售额1500万元。
“世界银杏看中国,中国银杏看泰兴。”中国是银杏的故乡,而泰兴又是中国银杏的集聚地,泰兴银杏的产量、品质均居全国之冠,享有华夏“银杏市”美誉。
“大佛指”摘下全国之冠
前不久在上海举行的第四届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上,“泰兴白果”喜获博览会金奖,这之前,“泰兴白果”以其果大、壳薄、仁饱满、糯性强、储藏期长等特点,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,先后获得“江苏省无公害农产品”、“绿色食品”、“有机食品”、“地理标志产品”等称号,被国家工商总局授予“全国品牌”。
“是泰兴白果特有的内在品质造就了这一品牌。”泰兴市副市长耿元进说,特色的果品首先来源于优良的品种。早在250年前,勤劳、智慧的泰兴人就通过“龙眼”与“佛指”嫁接,培育泰兴“大佛指”这一优良品种,全市现存百年以上嫁接树6186棵,为全国之最。
长期以来,泰兴人按照标准化、无公害的要求组织生产,永远保持泰兴白果品质的地位。2001年,泰兴市制定全国个银杏标准——《泰兴白果》种核标准,并作为省地方标准颁布实施,同时该市被国家确定为“银杏标准化示范区实施市”。目前,“泰兴白果”无公害生产基地达5000多公顷,覆盖全市16个乡镇,常年产量在8000吨以上,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/3。
“小点心”成就“富民大餐”
为充分挖掘银杏的内生价值,使其富民效益化,泰兴市确立了“政府推动、市场运作、产业联动、科技支撑、品牌引领”的产业发展思路,组建银杏开发办公室统筹协调全市银杏产业发展。同时,市财政每年安排800万元,用于银杏产品的开发、品牌申报与保护等。
“这样做的目的,就是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,加快银杏产业发展,增加广大果农收入,促进银杏产业的健康、快速、可持续发展。”泰兴市委书记张兆江说。
攀“高亲”借“智”开发。近年来,泰兴市领导每年都带领银杏加工企业负责人赴上海交大、复旦大学、中科院南京林科所等地,借“智”开发特色产品。目前,全市拥有银杏果、叶加工企业16家,形成银杏干果、银杏酒、银杏茶、银杏饮料、保健食品、工艺品等6大系列50多个品种,年消耗“泰兴白果”近千吨、干叶600多吨。
拓市场“造船出海”。一方面,该市建成占地近80亩、全国规模的银杏专业市场,成为苏中地区果农销售银杏的主要渠道,交易量1万吨以上:另一方面,鼓励社会能人兴办银杏商贸流通型企业,在各大中城市设立外销窗口。鸿宇银杏开发公司专司银杏系列产品的销售,先后在上海、浙江、湖北等地设立外销窗口近10家,年销售额3000万元以上。9月26日,泰兴市优质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正式挂牌,为银杏系列产品又新增了一个展销平台。
泰兴市还积极开发银杏生态旅游,建成省级泰兴古银杏群落森林公园,方圆两公里内聚集了1.38万多棵定植银杏树,其中千年以上古银杏树3棵,200年以上银杏树1600多棵。遮天蔽日的银杏树绵延数千米,亚、非、欧、美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情不自禁地赞叹,“自然之奇观,休闲之胜地”。